8月27日,在2020年夏季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上,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宋元明表示:计划到2021年底,煤矿井下取消劳务派遣工,转为合同制的产业工人。原则上,每天井下作业时间将不得超过8小时。计算节点究竟是从入矿到出矿为8小时,还是以进井口到出井口的时间为准,目前还在探讨中。据宋元明称,目前虽已建成很多现代化大型矿井,总体上看,煤矿工人的工作条件仍然很艰苦。“超工时劳动非常严重,包括一些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中央企业,矿工平均作业时间仍在9个半小时以上,有的甚至长达12个小时。还有部分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,这部分工人的‘五险一金’待遇与正式合同工差距很大,权益得不到完全保障。”到2021年底,煤炭企业井下取消劳务派遣工。“根据人社部门意见,井下岗位用劳务派遣工是违法的。这部分人员怎么办?主要方式是转为合同制的产业工人。”
各地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在保安全保稳定的前提下,摸清人员底数,认真部署,有序实施,为做好取消井下劳务派遣工和规范劳动用工时间做准备。”新闻回顾:2019年11月,应急管理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教育部、财政部、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发布《关于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意见》)。在11月1日应急管理部召开的《实施意见》新闻发布会上, 孙洪灵表示,目前,人员素质依然是煤矿行业的短板,“此次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,为煤矿行业补齐这一短板提供了重要契机。”
孙洪灵表示,将在三年内,改善煤矿行业人员文化层次结构,落实五部委《实施意见》提出的逐步提高从业人员高中阶段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招收比例要求,煤矿从业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要达到30%以上,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比例要降到40%以下。新申请煤矿安全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。
与此同时,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,煤矿企业将逐步实现彻底取消井下劳务派遣工,把超比例使用的劳务派遣工转为正式合同工,依法规范劳动用工,提高待遇稳定产业队伍。
此外,煤矿行业要基本实现变招工为招生, 推动加强煤矿企业与对口学校的校企联合,推进订单式培养、委托培养、联合办学、定向专业培养等,持续提高变招工为招生的比例,到2021年底,力争煤矿企业要基本实现变招工为招生。
孙洪灵强调,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和每年的再培训要严格执行脱产培训,“不是以班前会等形式,或挤占从业人员正常休息时间进行培训。”新上岗人员安全培训不得少于72学时,煤矿管理人员三年内脱产培训时间累计不低于30天,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21天,其他职工不低于12天。